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央视曝光高薪兼职骗局: 注册APP账号暗藏个人信息贩卖陷阱
发布日期:2025-05-21 08:23 点击次数:121
"日结150元,月入过万不是梦!"这样的兼职广告你是否也心动过?近日央视曝光了一起以"代实名注册"为幌子的新型骗局,犯罪团伙通过高薪诱饵骗取求职者个人信息,最终将这些实名认证账号以高价卖给不法分子,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。
高薪兼职背后的猫腻:你的身份正在被明码标价
涉案团伙成立所谓的"充场工作室",打着"全球市场运营"的旗号,专门承接各类网络账号的"代实名注册"业务。他们以日结高薪为诱饵,刻意回避"使用个人信息"等敏感字眼,通过话术逐步突破求职者的心理防线。令人震惊的是,这些工作室对男女兼职者实施差异化定价——年轻女性注册的交友软件账号单价高达200-300元,而男性注册的普通账号价格相对较低。
据警方调查,完成全套注册任务的兼职者仅能获得1000元左右的报酬,而工作室转手将这些账号卖给号商中介后,利润可翻6-10倍。这些经过实名认证的账号最终流向何处?央视报道中特别提到,部分女性注册的账号被用于色情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,给账号原主人带来巨大法律风险。
骗局运作全解析:从诱饵设置到黑市交易
犯罪团伙的运作模式呈现高度专业化特征。他们首先在社交平台投放精心设计的广告,用"零门槛""时间自由"等话术吸引学生、宝妈等群体。当求职者到岗后,工作人员会刻意淡化风险,将非法注册包装成"简单认证任务",并采用日结薪酬制造信任感。
随着任务推进,兼职者被要求提供更详尽的个人信息,包括身份证照片、人脸识别等关键数据。这些信息经过专业号商加工后,会在暗网形成完整产业链:上游负责收购原始账号,中游进行养号维护,下游则将成熟账号销售给诈骗团伙。一个普通社交账号在黑市可卖到500-800元,而具备支付功能的账号价格甚至超过2000元。
个人信息安全警钟:这些红线千万不能碰
法律专家指出,此类行为已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。根据《网络安全法》,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出售或提供他人个人信息,违者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当这些账号被用于诈骗时,原账号持有人可能面临"共同犯罪"的指控。
如何识别此类骗局?注意三个危险信号:凡要求提供身份证正反面照片的"兼职"基本涉嫌违法;承诺"躺着赚钱"的高薪岗位多是陷阱;任何需要人脸识别的注册任务都应立即拒绝。公安部反诈中心提醒,今年已侦破类似案件230余起,受害者人均损失超万元,其中大学生占比达37%。
筑牢防线:守护个人信息就是守护人生安全
面对不断升级的诈骗手段,自我保护意识尤为重要。首先要树立正确兼职观念——凡是报酬与劳动强度严重不匹配的工作都需警惕;其次要养成信息核查习惯,通过"国家反诈中心"APP验证企业资质;最重要的是牢记:身份证号、银行卡、人脸生物信息等核心数据,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提供给第三方。
央视此次曝光揭开了黑产链的冰山一角,但打击犯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。如果您发现类似线索,请立即拨打110或登录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进行投诉。记住:一时的利益诱惑可能换来终身的信用污点,守护好个人信息就是守护我们的人生安全。(全文完)